9月22日,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专题讲座分别在致远楼303(一班)、宁静楼329(二班)顺利举行。讲座由资源环境系系主任赵志猛主讲,2025级全体新生到场参与。
赵志猛以“解码专业密码,锚定成长坐标”为主题,围绕四大核心维度展开讲解。针对新生常见误解,首先澄清专业定位:农资环专业属农学门类,是融合环境科学、生态学、大数据技术的交叉学科,与传统“种地”认知有本质区别。随后,系统展示了专业资源优势,包括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点、环境科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环境科学省级教学团队、农业资源与环境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等学科平台,以及喀斯特典型区实习基地、智慧农业基地等实践育人体系。
讲座会上,赵志猛重点解读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贵州师范学院普通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贵师院发〔2025〕41号)》,详细说明培养目标、核心课程、毕业要求及学位授予条件,并特别强调“三不原则”——不旷课、不作弊、不过度依赖AI,明确学业底线。关于学业规划,引用“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古语,提醒新生制定合理目标与学习计划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本科生导师制”“一课多师”等创新培养模式。讲座最后寄语同学们:“四年后,希望大家既有家国情怀与职业信仰,也能用专业技术解决农业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实际问题。”
此次讲座通过“专业认知-能力图谱-职业规划”的全链条解读,帮助新生深化了对专业的理解,明确了学习方向。现场学生表示,讲座解答了“学什么、怎么学”的困惑,为制定学业规划打下基础。学院也表示,后续将持续通过实践活动等深化教育,助力培养服务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数据驱动+政策驱动”新型农业人才。

文图/赵志猛 一审/王朋辉 二审/罗绪强 三审/杜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