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11月1日-2日,由贵州省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主办,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学院、贵州山地研究院共同承办的“2025年贵州地质地貌野外实践技能培训班”在贵州师范学院成功举办。本次培训旨在增强师生对贵州独特地质地貌形成机制及演变规律的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提高地理学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并推动学科的创新发展,共吸引了来自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安顺学院、贵州省地矿局、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贵阳一中、贵阳八中、实验二中、乌当中学、遵义南白中学等省内重点中学的40余名从事地理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中学一线教师和在读研究生参加。
开班仪式上,贵州师范学院副校长、贵州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罗光杰教授首先致辞,他对全体学员表示欢迎,并强调了野外实践在地理研究与教学中的基石作用。随后,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学院院长罗绪强教授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和学科优势,对支持和参加本次培训活动的领导、专家和学员表达了感谢和欢迎。开班仪式由地理与资源学院教授、贵州省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樊云龙主持。
首日的培训以室内理论授课为主,专家学者们围绕贵州地质构造、岩石类型、三叠纪碳酸盐台地、地质灾害、喀斯特水文及地下水等主题进行了系统讲授,为野外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次日,全体学员奔赴野外一线开展实地教学。在贵阳市乌当盆地,学员们实地观察了典型的褶皱与断层构造、河流阶地地貌;随后,考察组前往青岩和天河潭,对三叠纪地层剖面、喀斯特洞穴地貌及洞内沉积物进行了深入考察与学习。在整个野外实践中,学员们与指导老师积极互动,就观测到的地质地貌现象、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与经验交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学员们普遍反映,此次培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内容充实,针对性强,极大地提升了对贵州丰富的地质地貌现象的解读能力与野外工作技能,对未来开展科学研究和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培训班合影

野外实践培训
文/樊云龙 图/周广秀 一审/王朋辉 二审/罗绪强 三审/杜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