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切实加强新时代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18〕32号)《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等文件精神,为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把握主要目标
(一)明确指导思想,提高政治站位。思政课教师是指承担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和研究职责的专兼职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中承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教育引导思政课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模范践行高等学校教师师德规范。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二)做好顶层设计,把握主要目标。着力构建思政课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严格资格准入,加大培养力度,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以选聘配备为基础,以培养培训为抓手,以教学和课程建设为平台,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做到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努力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做学为人师的表率;用好国家统编教材,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在教学改革创新中,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努力培养造就在省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思政课名师、思政课教学科研领军人才、思政课教学骨干, 通过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明显改善我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状况,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校党委书记是思政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党委书记、校长和分管校领导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师队伍建设的校领导班子成员为常务副组长,其他校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学期至少各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工作,并及时落实会议精神。确保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资源配置中优先保障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二)细化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团委、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计划财务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办公室、教师工作处、研究生院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组成。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在队伍建设、科研立项、评优表彰、职务评聘等方面优先支持思政课教师,真正落实思政课在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切实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各项要求落到实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主任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主要领导兼任,办公室负责统筹全校思政课教学科研和教师队伍的管理、培养、培训。
三、抓实培养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一)严格教师准入,把好入职标准。全面实行思政课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把政治标准作为思政课教师选聘、考核的首要标准。新任专职思政课教师应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或相关学科背景,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二)配齐建强队伍,培养优秀师资。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规定,逐年引进高质量人才,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博士及教育部实施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计划。
(三)打造兼职队伍,推进协同育人。积极选聘高水平专家担任特聘教授,选聘地方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以及校党委书记、校长、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名师专家和专业课骨干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上思政课讲台。其中,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其他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2个课时思政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吸引鼓励校内相关学科专业带头人和学科教学骨干兼职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鼓励具备条件的辅导员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引导思政课教师兼职担任辅导员、班主任工作。
(四)拓展培训渠道,完善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使思政课教师培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通过思政课教师人才培养项目、共建项目、一体化项目等多种途径和措施,推动我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又好又快发展。
1.实施人才培养项目
(1)实施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项目。组织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培训任务和全省思政课教师研修培训项目。选拔骨干教师外出培训研修,突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2)实施思政课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外访问学者计划。每年选拔1-2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外高校参与科研工作,跟踪学术前沿。(3)实施思政课教师思想理论培训项目。组织新任专职思政课教师参加省级岗前专项培训、省级或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的示范培训(课程培训或骨干研修)。依托教育部 “周末理论大讲堂”、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及校本培训等学习渠道保证每年对全体专兼职思政课教师至少培训1次、专职教师每3年至少接受一次专业培训。围绕贵州师范学院教师在线学习中心建设,拓展思政课网络学习资源,供思政课教师自主教学、精细备课。(4)实施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项目。每学年至少安排1/4的专职教师参加国家、省、校级思政课教师研学基地或贵州师范学院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贵州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实践研修、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五年内组织思政课教师每人至少参加一次实践研学。增强教师对国情、地方实际和中小学的了解,开阔视野,丰富教学素材。(5)实施思政课教师队伍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学科带头人培养、高水平人才引进、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等一系列有力措施,着力培养一批政治坚定、学养深厚、在省内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军人才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教学骨干,引领学术研究、学科团队、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6)实施“思政课名师引领工程”。建立贵州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通过名师示范和引领,带动思政课教师发展和教师团队建设。培养和建设一批人才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学术思想活跃、发展态势良好的思政课创新团队和优秀群体。(7)实施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项目。每年分别遴选1-2个教学方法新、教学效果好、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或优秀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进行培育。(8)实施校级思政课题专项支持项目。设置校级课题,对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研究。(9)实施思政课教师集体公开展示和集体备课项目。培育优秀教师参与校级及以上思政课教师集体公开展示活动。加强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力度,提升思政课的备课水平和授课效果。对政治素质过硬、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的思政课教师、学校应主动争取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和教育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推广。
2.实施共建项目
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加强学校党委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领导,校党委书记直接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学科发展问题,在资源配置、条件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行政负责人遴选配备和培养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建立校际合作机制,利用对口支援高校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其他高校的资源优势,共同开展教学研讨、组织课题研究等,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先发展、优势发展、优质发展,争创贵州省高等学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3.实施一体化项目
成立“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发挥学校在全省基础教育发展的服务、引领优势,利用全省中小学思政课名师名校长资源,组织一支由我校思政课专家教授,全国思政课专家、全省中小学思政课名师名校长组成的专家队伍,开展对我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与策略研究;对大中小学思政课学段有效衔接研究与指导;对大中小学一体化德育内容建设等研究与指导,为建设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大中小思政课教师队伍服务。更好地统筹课内课外,强化实践育人,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形成“开门办思政”理念、方法与途径。
四、深化考核评价,提升教师活力
进一步完善思政课教师激励机制,在校级及以上各类先进个人和优秀团队等表彰体系中,确定相应比例用于表彰思政课教师。及时发现和树立思政课教师先进典型。加大宣传长期从事思政课教学的一线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制定实施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聘标准,将教学效果作为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的根本标准。同时要重视考察科研成果。建立以同行专家评价为主的评价机制。思政课教师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中实行“一票否决”。
五、强化保障管理,畅通发展渠道
学校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4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专项经费安排应使用明确,专款专用;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待遇,因地制宜适时设立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创造条件,配备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办公空间、硬件设备和图书资料;每门课程都应建立相应的教学科研组织,并根据需要配备管理人员。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负责人应当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有长期从事思政课教学或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经历。
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考核,健全退出机制,加强聘期考核,加大激励力度,准聘与长聘相结合。对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不能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或理论素养、教学水平达不到标准的教师,不得继续担任思政课教师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导师。